收起
曾国藩
字伯涵,号涤生,湘乡县人。道光十八年中进士,由侍讲升兵、吏、礼、刑各部侍郎。
咸丰二年母丧丁忧,咸丰三年奉诏帮办湖南团练,建军衡州。咸丰四年出师东征,捷武昌,败湖口,僵持九江、困处南昌。
咸丰七年初丁父忧。咸丰八年援浙、援闽,三路援皖。咸丰十年署两江总督,荐左宗棠援浙,李鸿章援苏,曾国荃主攻江宁。
咸丰十一年陷安庆,督办东南军务,统辖苏、皖、赣、浙四省。同治三年攻陷天京,赐封一等侯爵,赏戴双眼花翎。
曾国藩
道光十四年,曾国藩进入岳麓书院,赶上“大比”,八月举行乡试,考中第三十六名举人。
道光十八年,曾国藩参加京城会试,经道光皇帝核准,确定全国各省共取中一百八十二名贡士;参加殿试,取三甲第四十二名,赐同进士出身。
岳麓书院
曾国藩与幕僚赵烈文谈话
曾国藩:“心不能静下来,怎么办?”
赵烈文:“人心都是一种境界,可以试着选择一个密室、一个方方正正的座椅、一个光滑的榧木几,焚上一炉香,不叫任何人打扰。这时不要做事情,文稿等事情也不要传递。然后进入密室,宽衣解带,端座,静心,无一丝杂念。不与外间的事物相接触,心气自然安定。这样做了很长时间以后,即使以后在人多嘈杂的地方,也都能够意定神清。这不单独是养身,也是入道的途径。我们看儒佛道三教修养的方法,都是从一个‘静’字入手,难道只是禅家这样吗!”
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为求阅《楞严经》,在公元576年来到天台山山巅筑台,向西虔诚拜十八年,直到圆寂也没有机缘见到《楞严经》。
智者大师的故事感动了印度的高僧般剌密谛,发誓把《楞严经》传译到中国来。般剌密谛将经文用很小的字抄写在很薄很薄的柔细的白毡上,用蜡封妥,再割开手臂,把经文藏在皮下,等到刀口平复,再行出国,般剌密谛法师成功地渡海到达广州,《楞严经》开始流通。
吾(佛)今问汝(阿难):唯心与目,今何所在?”
阿难白佛言:“世尊!一切世间十种异生,同将识心居在身内。纵观如来。青莲花眼。亦在佛面。我今观此,浮根四尘,只在我面,如是识心,实居身内。”
佛告阿难:“汝今现坐如来讲堂,观祇陀林今何所在?”
“世尊,此大重阁清净讲堂在给孤园,今祇陀林实在堂外。”
“阿难,汝今堂中,先何所见?”
“世尊,我在堂中,先见如来,次观大众,如是外望,方瞩林园。”
“阿难,汝瞩林园,因何有见?”
“世尊,此大讲堂户牖开豁,故我在堂得远瞻见。”
佛告阿难:“如汝所言,身在讲堂,户牖开豁,远瞩林园。亦有众生在此堂中,不见如来,见堂外者?”
阿难答言:“世尊,在堂不见如来,能见林泉,无有是处!”
“阿难,汝亦如是。汝之心灵,一切明了。若汝现前所明了心,实在身内,尔时先合了知内身;颇有众生先见身中,后观外物?纵不能见心肝脾胃,爪生发长,筋转脉摇,诚合明了,如何不知?必不内知,云何知外?是故应知,汝言觉了能知之心,住在身内,无有是处。”
阿难稽首而白佛言:“我闻如来如是法音,悟知我心实居身外。所以者何?譬如灯光然于室中,是灯必能先照室内,从其室门,后及庭际。一切众生,不见身中,独见身外,亦如灯光居在室外,不能照室。是义必明,将无所惑,同佛了义,得无妄耶?”
佛告阿难:“是诸比丘,适来从我室罗筏城循乞抟食,归祇陀林。我已宿斋,汝观比丘,一人食时,诸人饱不?”
阿难答言:“不也,世尊!何以故?是诸比丘,虽阿罗汉,躯命不同。云何一人能令众饱?”
佛告阿难:“若汝觉了知见之心,实在身外,身心相外,自不相干,则心所知,身不能觉;觉在身际,心不能知。我今示汝兜罗绵手,汝眼见时,心分别不?”
阿难答言:“如是,世尊!”
佛告阿难:“若相知者,云何在外?是故应知,汝言觉了能知之心,住在身外,无有是处。”
分享嘉宾:曾景运
曾国藩系列演讲计划
家书奏稿
识人用人
安庆之战
天京之战
两江总督
直隶总督
天津教案
办理洋务